魏德圣簡介
簡介:
臺灣電影導演,民進黨籍。初入傳播公司時,魏德圣接觸到電視劇制作,因而也開始提筆寫劇本,并自行以錄影帶拍攝習作,其中劇本《賣冰的兒子》曾獲得1994年度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錄影帶作品《夕顏》也獲得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個人喜好
榮譽成績
電影類獎項
頒獎禮:
金馬獎
所獲榮譽名稱:年度臺灣杰出電影工作者
獲獎時間:2008年(45屆)
星路歷程
1993年金鰲勛籌拍軍教片《想飛——傲空神鷹》,魏德圣擔任該片場記,認識了楊德昌電影工作室人員,因而在工作結束后進入楊德昌電影工作室擔任助理。
1995年到1996年間,日本導演林海象來臺拍攝臺、日合作片《海鬼燈》,魏德圣獲得機會出任該片制作助理,之后在楊德昌籌拍的新片《麻將》中,又于短期間從場務、助導而升任副導,龐大的工作壓力所伴隨而來的學習機會讓他獲益良多,也為他日后從事電影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離開楊德昌電影工作室后,魏德圣由于充滿理想性格且具有堅持自我理念的傲骨,致使委外作品不多,但細數魏德圣自行執導、拍攝的作品,仍可以清楚見到魏德圣不斷自我突破、自我成長的軌跡。魏德圣以16mm底片拍片,短片作品包括《對話三部》、《黎明之前》、《七月天》等,除了同獲金穗獎肯定外,也日益受到國內外影展的重視。
1997年魏德圣在電視上看到東部原住民為“還我土地”的運動,2000年他完成講述“霧社事件”始末的劇本《賽德克·巴萊》,獲得當年優秀劇本獎。之后魏德圣在策劃由好萊塢出資、依照好萊塢制作模式拍攝的《雙瞳》后(同時也擔任副導演一職),他有感于臺灣電影長期以來缺乏大筆資金挹注,電影工作者及技術人員在窘迫的工作環境下飽受壓抑,亟須有一部能躍登國際的大格局制作讓他們釋放能量,證明自己的能力,因而決心放手一搏,獨力投入200多萬元資金,依照國際級制片規格,完成五分鐘長《賽德克·巴萊》片段(前導片),希望能以這段精心打造的前導片吸引國、內外資金,將當年領導霧社抗日事件的賽德克族英雄莫那魯道轉換成現代的銀幕英雄,帶領出一股風潮,無奈在釜山電影節等地,賣家對《賽德克·巴萊》大表贊賞但卻沒有愿意投資。
2008年因執導電影《海角七號》票房獲得佳績,聲名大噪。
【作品】
導演
2008年 -電影《海角七號》
副導演
1996年 -電影《麻將》
2002年 -電影《雙瞳》
策劃
2002年 -電影《雙瞳》
短片
1995年-《夕顏》(video作品,劇情片)
1996年-《對話三部》(16mm劇情片)
1997年-《黎明之前》(16mm劇情片)
1999年-《七月天》(About July,16mm劇情片)
2003年-《賽德克.巴萊》(試拍片)
劇本
1994年-“賣冰的兒子”
2000年-“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
2003年-“火焚之軀──西拉雅”
書籍
2002年-《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