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林楠笙棄筆從戎入黨國
電視貓 時間: 2021-06-07 23:17:26
自九一八事變結束,蔣介石為加強內部控制和鎮壓中共,專門成立國民黨復興社,并將上海命為特區,直至一九三六,陳默群接任特務處站長,才算徹底拉開了大肆迫害進步人士的帷幕。
這年仲夏,正值救國會創辦之初,連日梅雨已將上海澆個透徹,外人眼中的繁華大都市,實際分為兩個世界,一方油燈點綴,弄堂小巷肅靜微涼;一方鮮血渲染,主樓陰森冰冷,內藏浩劫。
數十名特務站在雨中屹立不動,似乎是等待著某項重要指令,作為指令傳達者陳默群,此刻正在窗前“靜候佳音”。隨著審訊室的哀嚎聲漸弱,遍地血水預示著生命的沉寂,一通電話則撥響了二樓。
陳默群放下話筒后,疾步走出辦公室,副站長王世安迎面上前,迫不及待地向他匯報結果。盡管受審共黨交代了有關瀘西聯絡站,以及聯絡員王志的線索,可因不堪酷刑,終是沒能說出江蘇省委的地址,當場氣絕身亡。
王志對此毫不知情,而他所在位置距離特務處僅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共黨阿木提前獲悉情報,等到陳默群帶人趕來時,早已人去房空,無論是床褥余溫,亦或炭盆熄滅、雨衣遺落,種種跡象皆已表明特務處暗藏內鬼,導致抓捕行動泄密。
面對這場突發意外,陳默群保持一貫地敏感多疑,即便王世安也被列入候選名單。考慮到自己身邊急需可信之人,陳默群親自前往南京挑選優秀特工,恰巧遇到棄筆從戎的林楠笙,因他心懷報國熱誠且敏銳洞察力,很快在接下來的突擊考核中脫穎而出。
與其視為一場考核,不如算作陳默群的品鑒,從而加深對于林楠笙的欣賞,其他學員所存在的意義,無非就是陪襯。幸好林楠笙的表現不負期望,陳默群在考核結束后,單獨找他談話,以一番革命者信仰的言論,確定了他投考特訓班的初衷。
臨去上海前,林楠笙與好友左秋明告別,兩人實力不分上下,可惜結果大相徑庭。左秋明沒有氣餒,反倒安慰起略帶自責的林楠笙,一支鋼筆和敬禮,當作祝福獻上,目送他乘車遠去,期待重逢之日。
十里洋場,采風問俗,上學期間在書本中見過許多類似描述,可當林楠笙身臨其境,竟然有些不太適應。正是這種青澀憨厚的糗態,陳默群起了興趣,何曾幾時,他也曾有過相同經歷,所以才會教導林楠笙永遠忠于黨國,不得以任何理由脫離組織,因為時間不可靠,人會善變。
南京稽查隊抓獲一名共黨,此人正是失蹤多日的王志,陳默群安排王世安前去處理,緊接帶著林楠笙來到辦公室,為他準備好證件和配槍,說明具體任務。在這棟大樓里,除了陳默群以外,林楠笙無須聽命任何人,他所負責的工作,便是協助站長搜尋藏身在特務處的潛伏者。
為能讓林楠笙盡快熟悉,陳默群篩選出能夠接觸情報的相關人員資料,但在這些資料里,唯獨缺少檔案室主任顧慎言。恰巧顧慎言從外面回來,假借送煙為由接近站長司機,趁此機會瞥了眼車內情況,看到那份來自南京的報紙。
顧慎言和陳默群之間的關系,相當于林楠笙跟左秋明,同就讀于黃埔軍校,感情自然深厚。平日里,陳默群氣場駭人,可是見到了顧慎言,十分戒備卸掉七分替換笑意,真假不論,卻也極為少見。
正當林楠笙分析可疑人員之時,顧慎言拿著文件來找陳默群簽字,兩人寒暄幾句,可在林楠笙心里,已留下顧慎言這個人不簡單的印象。待顧慎言離開后,林楠笙認為應當追查顧慎言,倘若對方忠心耿耿,必然不會擔心被人懷疑,陳默群聞言默許,贊同了他的提議。
殊不知,顧慎言回到辦公室,立馬撥通電話打給一家書店訂書,接聽之人便是阿木。交代完任務細節,林楠笙跟著陳默群來到審訊地室,不僅是參觀了那些被關押的共產黨員,甚至目睹年輕男孩受刑。
從未見識過這種血腥場面的林楠笙,此刻身心受到巨大震撼,忍不住挪開視線。陳默群見狀,命令林楠笙睜開雙眼,讓他必須適應這種環境,只有拋掉惻隱,才能更好地效忠黨國,遲早有一天,會見識到人性的復雜,可能下個坐在刑訊室里的共黨分子會是老人孩子,乃至朋友親人。